中小企业保险计画
BG大游APP下载最高1000万!再次公示2024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拟推


制造業單項冠軍是國家工信部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而開展的培育提升專項行動,是我國制造業細分領域最優秀的企業(產品),也是我國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標志之一BG大遊APP下載。作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BG大遊APP下載,這一“國字號”榮譽賦予了制造業細分領域發展最突出的企業/產品高度認可。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位居金字塔“塔尖”BG大遊APP下載。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蜜芽my77738,陸續出台一系列具體措施支持企業發展。全國部分省市陸續推出系列促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發展的獎勵政策,本文整理了全國部分省市的相關獎勵辦法供廣大企業參考。
對于上年度入選國家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北京市經信局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採用直投形式時,對單個項目的投資金額原則上不超過2000萬元,且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30%;對獨角獸、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等資質企業項目,給予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投資支持。
對首次認定或新入區的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企業,給予100萬元扶持。
對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對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對上年度首次獲得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資質認定且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企業,給予500萬元一次性資金支持。
對獲得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的企業,實施技改項目時,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30%給予資金支持。
對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扶持。對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給予200萬元一次性扶持。對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BG大遊APP下載,給予500萬元一次性扶持。
對首次獲得制造業單項冠軍稱號的企業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通過復評的,給予2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對首次被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通過復評的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每次給予最高5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獲得國家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培育企業,分別給予100萬、50萬一次性補助,對單項冠軍產品,每項產品給予30萬元一次性資助。
壯大單項冠軍。對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蜜芽my77738,分別給予1000萬元、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本市重點培育的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培育行業單項冠軍。實施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計劃,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和咨詢診斷平台,每年認定一批專精特新產品和小巨人企業。對國家認定的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省級相關專項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獎勵。在政府採購和各項工程招標中,對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可給予適當技術加分。
政策依據:《南京市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關于加快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若幹措施》
對新認定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或單項冠軍產品、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30萬元的獎勵。
對經全市產業項目建設綜合考評認定的專精特新等高質量制造業新開工項目(含現有企業新開工項目),新投項目產品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的主營產品或是經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產品、國家單項冠軍產品,按新設備購置額(不含稅)的20%補助。對通過項目考評認定,但投資時尚不屬于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或主營產品尚不屬于省級專精特新產品和國家單項冠軍產品的蜜芽my77738,先行撥付補助額的30%,企業(產品)五年內獲評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後撥付其餘70%BG大遊APP下載信託,,如五年內未獲得認定,不再撥付。單個項目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4000萬元。
對獲評國家級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隱形冠軍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最高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分檔獎勵。實施打造單項冠軍之城行動,建立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清單,制訂專項支持政策。對市級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培育企業,按照因素分配法安排資金,由屬地區縣(市)統籌予以支持。
對新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的,給予50萬元的獎勵;對獲評市級單項冠軍重點培育企業、市級單項冠軍潛力型培育企業的,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獎勵BG大遊APP下載。
對被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或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省隱形冠軍企業、市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的、市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和區專精特新企業,在享受上級政策基礎上,分別給予50萬元、4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
對制造業單項冠軍給予不超過200萬獎勵。支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在杭設立研發總部,對新引進的年研發投入額達1000萬元的研發總部,按不超過當年研發投入額的5%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獎勵500萬元。
新認定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培育企業和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50萬元獎勵。
當年列入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產品的,分別獎勵200萬元、150萬元,省級單項冠軍培育企業(產品)的,獎勵20萬元。
對新認定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單項冠軍產品的金融行為,,分別獎勵100萬元、80萬元、80萬元。
省經信委出台了《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管理實施細則》,對列入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的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對列入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或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的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為扶持企業專特優精發展,現對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在省裡獎勵的基礎上,市財政再給予50%的配套獎勵大遊。。
在先進制造業、戰各性新興產業和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領域,遴選一批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建立單項冠軍培育體系。鼓勵培育目標企業長期專注並深耕細分領域,加強研發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主營產品市場佔有率。對工信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
對于未獲得過專精特新小巨人獎補的企業,珠三角地區每家企業一次性獎補120萬元,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每家企業一次性獎補150萬元;對附件1中已獲得過專精特新小巨人獎補的企業,根據同一家企業同時或先後評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不得重復獎勵的要求,為體現對企業的梯度培育,按照就高獎補的原則進行一次性差額獎補,即:珠三角地區的企業每家可再獲得20萬元一次性獎補,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企業每家可再獲得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政策依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開展2023年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獎補資金申報的通知》
建立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對獲得國家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稱號的,分別給予300萬元和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市級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稱號的,分別給予200萬元和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對新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獲得單項冠軍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200萬元;開展市級單項冠軍企業及產品成長培育計劃,對首次認定的市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
政策依據:《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哈爾濱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工業強市若幹政策措施的通知》
對獲得國家單項冠軍稱號的,通過復核後,獎勵100萬元;對獲得省級單項冠軍稱號的,通過復核後,獎勵50萬元。
政策依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對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稱號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對遷入安徽的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
對新認定的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濟南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20萬元BG大遊APP下載。
對首次認定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省級制造業隱形冠軍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獎勵蜜芽my77738。
對經國家工信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獎勵人民幣200萬元、單項冠軍產品企業獎勵人民市150萬元、單項冠軍培育企業獎勵人民幣100萬元。
對新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的中小微企業,分別獎勵200萬元、100萬元,同一企業不同產品的獎勵可以累計。
對首次認定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首次認定的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一次性獎勵20萬元。。
政策依據:《關于印發2023年度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新工信企業〔2023〕5號)》
對認定為自治區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企業獎勵100萬元,對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企業獎勵200萬元。
對入選自治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給予30萬、100萬、4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首次列入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培育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20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
2024年度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項目評審工作已進入〔預評審階段〕蜜芽my77738,下一步進入〔行業論證環節〕。袋鼠君根據我國各省市再次公示2024年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擬推薦名單(35個省市1008家企業)整理匯總供各企業參考。